腾讯体育冰雪赛事、腾讯冰雪项目
随着中国冰雪产业迈入万亿级市场规模,腾讯体育以技术创新与生态资源为双引擎,深度布局冰雪赛事运营与项目开发,不仅重塑了冰雪运动的传播形态,更通过“连接器”战略激活产业链条。从顶级赛事IP的数字化呈现到全民冰雪文化的普及,腾讯体育正以平台化思维推动冰雪产业从“小众竞技”向“大众生活方式”跃迁,助力中国巩固“三亿人参与冰雪”的成果,并为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基因。
战略布局:构建冰雪产业核心生态
腾讯体育的冰雪战略以顶层设计先行。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推出的“冰雪热爱计划”,首次系统化整合赛事场馆运动员与产业资源,旨在解决冰雪运动普及的断层问题。该计划与国际冰雪组织建立深度合作,如引入ESPN X Games极限冰雪赛事NHL职业冰球联赛等内容,填补国内优质冰雪赛事IP的空白,同时通过赛事标准化运营,为大众建立冰雪运动的认知框架。
在产业研究层面,腾讯联合易观智库发布《中国冰雪产业白皮书》,前瞻性预测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万亿元。这一研判基于对用户需求与市场增量的深度洞察:冰雪旅游人数预计达5.2亿人次,室内冰雪场馆数量爆发式增长(2025年大型室内滑雪场数量较2024年增长166%)。腾讯以前沿数据为锚点,引导资本技术与人才向冰雪产业流动,推动形成“赛事-场地-用户”的闭环生态。
营销创新:技术赋能全场景体验
依托腾讯全平台流量矩阵(覆盖微信视频号等9亿用户),冰雪赛事传播实现跨圈层触达。在内容制作端,腾讯体育应用XR演播室AI新闻机器人Dreamwriter等技术重构观赛体验。例如2025年F1上海站中,XR虚拟场景与实时数据可视化结合,使观众沉浸式感受冰上竞速的魅力;平昌冬奥会期间,AI生成的赛事速报将资讯分发效率提升300%,实现“分钟级”内容覆盖。
营销模式上,腾讯开创“价值观共鸣+场景化裂变”双驱动路径。典型案例包括QQ炫舞与花样滑冰的深度联动:以“冰上高光时刻”为情感纽带,通过还原冬奥冠军曲目《追梦无悔》的虚拟舞台,激发玩家创作UGC内容,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6亿;同步联合庞清佟健基金会发起“送你一朵小冰花”公益行动,将游戏活跃度转化为公益资源,驱动5万用户参与冰雪运动推广,实现品牌社会价值与用户活跃度的双提升。此类案例验证了“体育IP+数字交互+社会责任”模式的商业可行性。
推动普及:打破地域与认知壁垒
针对南方市场冰雪基础薄弱的特点,腾讯体育以“线上内容+线下场景”破解参与门槛。线上端,通过明星运动员IP运营扩大影响力:如签约冬奥冠军参与直播解说,策划《探秘上赛场》等纪实节目,以故事化叙事降低冰雪运动理解成本。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,郑钦文网球夺冠带动相关话题热搜67次,印证了体育明星对大众兴趣的撬动效应。
线下端,腾讯深度参与冰雪设施网络建设。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冰雪综合体,如深圳昆仑鸿星气膜馆成为2025女冰世锦赛训练基地,支撑中国女子冰球队以深圳为主场实现升级;另一方面通过赛事下沉普及运动知识,例如企鹅跑冰雪嘉年华等活动覆盖多线城市。数据显示,深圳2023年冰雪运动参与人次超50万,冰球俱乐部数量居华南首位,印证了“赛事引流+场地支撑”模式对区域冰雪文化的激活作用。
产业协同:驱动冰雪经济升级
腾讯体育以平台角色整合产业链资源,推动冰雪经济从单一运动向“体育+”融合形态进化。在产业上游,联动安踏等品牌研发智能穿戴设备,通过赛事直播场景展示国产冰雪装备性能;在下游,打通“内容观看-兴趣种草-消费转化”链路,如NBA赛事直播中植入滑雪装备广告,实现用户精准触达(高消费人群TGI指数达117)。

腾讯助力冰雪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。冬博会期间,腾讯发布报告指出冰雪旅游收入将达7200亿元,并提出“淡季不淡”的文旅发展策略:游客因冰雪运动迁徙至目的地后,会产生复合型消费。例如哈尔滨亚冬会拉动当地旅游收入增长40%,印证了“冰雪赛事+地方文旅”的协同价值。腾讯通过数据赋能景区智慧化改造,为冰雪经济的长效增长提供底层支持。
总结与展望
腾讯体育冰雪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数字化平台弥合产业断点:通过IP运营扩大运动人口基数,通过技术革新提升赛事体验,通过生态协同释放商业潜能。其成果已反映在关键数据中——中国冰雪产业规模突破万亿,深圳等南方城市跻身国际赛事举办地,冰雪旅游成为经济增长新极。未来发展需聚焦三点:深化AI与VR技术在场馆模拟训练辅助中的应用;构建“冰雪+文旅+电商”的区域经济模型;探索中小型场馆的可持续运营方案。腾讯体育的实践印证,当科技之力与冰雪之美交融,体育产业的边界将不断拓展,最终促成“全民共享全域共生”的冰雪经济新图景。